当前位置:
曹文元:我是民建追梦人 我为“三农”洒热血
2020-01-13 10:13
来源:
打印

曹文元:我是民建追梦人 我为“三农”洒热血

 

  我是一名城固农业系统的高级农艺师,现年53岁,1991年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被组织分配到城固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工作至今。2003年,我有幸加入了中国民主建国会这个神圣而光荣的组织,成为一名基层民建会员。从此就与民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民建这个大家庭里,我结识了梁志、张升信这些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王星吾、李水泉这些老专家,史俊鹏、魏树恒、周敏这些各业各业年轻有为的企业家,以及杨志锏、肖明全、方芳、姚丽霞这些开拓奋进、活力迸发的领路人……在民建这个大家庭里,会员之间彼此平等,真诚相待,就像朋友、家人一样充满着亲情、友情和真情,没有压力,只有动力,没有勾心斗角,只有肝胆相照!每次会员活动大家都能敞开心扉、交流心得、探讨问题、建言献策,让我感到这是一个创新奋进、勇于担当、活力四射的组织,我为自己成为民建的一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缅怀先烈,坚定信念。中国民主建国会是由工商界和科技界的有识之士发起,于1945年12月16日在重庆宣告诞生,从此就以一个新的政团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1948年4月30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著名的“五一”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民建闻讯后很快在上海响应‘五一’口号,推选章乃器、孙起孟为代表,同中共及其他民主党派负责人保持联系。它标志着民建从此有了自己成熟的、坚定的政治立场——这就是跟着中国共产党走,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74年来,民建努力为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国家繁荣富强而拼搏着、奋斗着。民建的历程,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更是中国及中华民族迈向中国梦的奋斗历程!74年来,民建涌现出无数优秀的会员和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滚滚洪流破浪前行!

  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施复亮等民建先烈的奋斗史,让我汲取了知识,感悟了人生,锻炼了能力,坚定了服务“三农”的理想信念,激励我迅速成长,激励我以饱满的热情参政议政,开展社会调查、广泛倾听民声、广泛收集民意,以提案的形式建言献策。2005年我成长为汉中市民建优秀会员,2008年当选为城固县第十一届政协委员,2012年当选为城固县十二届政协委员,2016年当选为城固县第十三届政协常委。2015年我撰写的政协提案“关于进一步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建议”,被民建陕西省委作为集体提案选送为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全会被采纳立案,受到民建省委会和民建市委会嘉奖!

  扎根农村,服务“三农”。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城固县农技中心从事土肥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长期服务于全县农业、农村和农民。“老张,你这稻田秧苗叶尖发黄无病斑,是缺氮症状,赶紧追施5公斤尿素”;“老杨,你这田里油菜叶片紫红,是缺磷的典型症状,下雨时追施8公斤二铵”;“老李,你这菜地土壤表层泛红这么严重,是长期施用酸性肥料土壤返盐现象,今后要注意改施碱性或有机肥料,不然将会严重减产”。这是我经常下乡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开展土壤和作物营养诊断的真实写照,被农民形象地称为“土专家”和“庄稼的营养师”。工作29年来,我扎根农村基层抓培训、爱岗敬业做奉献,充分发挥自己土肥专业知识精湛、理论水平扎实牢固等优势,创新推广高标准农田建设、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增效、元胡高效栽培、元胡标准化生产、产业扶贫等实用新技术,特别是善于深钻细研搞调查,解决了水稻-元胡科学轮作、元胡后期脱肥早衰倒苗、柑橘缺铁黄化、蔬菜地土壤酸化板结等生产中的疑难杂症,为城固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做出了一定贡献。

  主持和参与完成的中省市县科技成果项目20余项,其中《汉中名优稻增产及配方施肥技术(水稻丰收计划)》1999年11月9日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城固县特色农产品配肥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2008年3月20日获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0年2月8日获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元胡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2014年3月12日获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5年2月7日获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城固县粮经万元高效模式研究与应用》2015年8月获县政府“优秀科技成果奖”,《彩色马铃薯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功能食品研究》和《城固县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2016年3月21日分别获市政府“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主持编写的《陕西省地方标准  元胡》(DB61/T963-2015)和《汉中延胡索(元胡)标准综合体》(DB6107/T04-2016),被省市质监局审定为省市级元胡产业地方标准,填补了陕西省元胡生产没有技术标准的空白,对于指导陕西元胡规范化、标准化生产和提质增效、做强做大元胡产业起到了重要推进作用。

  撰写发表的高水平科技论文30余篇,其中《城固县土壤养分现状及利用对策》、《城固县农业产业经济形势分析》、《陕南优质水稻生产肥料运筹技术研究初报》和《陕南双低油菜节本增效肥料运筹技术研究》等论文发表于《陕西农业科学》等国家级农业科技核心期刊;撰写的《城固县柑桔土壤养分丰缺及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研究》和《城固县耕地地力评价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5年12月31日同获汉中市政府“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城固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城固县魔芋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2015年9月1日同获县科学技术协会“优秀论文奖”;撰写的《科技让农业插上“金翅膀”》被《陕西党建报》和《陕西农村报》多次转载;参与编写并公开出版发行的著作《水稻》(25.57万字),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职业农民培育教材,主编的《城固县耕地地力评价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1.5万字)被中国农业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作为我县耕地地力评价与保护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珍贵资料和工作典范,主编的《城固元胡标准化生产技术50问》,被确定为县级科普资料。特别是围绕“三农”工作搞调研,撰写“关于加快发展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城固元胡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建议”等政协提案20余篇。

  发扬成绩,砥砺前行。正是民建的优良作风和求真务实的理想信念,让我学会了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为我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参政议政的平台,激励我29年来在“三农”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千言万语汇成一声感谢,感谢城固民建,您是我成长和进步的摇篮!如今我正在从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我将进一步发扬民建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断挑战自我、改变自我、升华自我,砥砺前行、努力拼搏,为城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发挥自己的余热!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建国会汉中市委员会

地址:汉中市民主街7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916-2528826     电子邮箱:hzminjian@126.com

中国民主建国会汉中市委员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中国民主建国会汉中市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