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记民建勉县支部副主委、勉县十届政协委员唐继明 成长于农村的唐继明,在长期的农村生活中渐渐对家乡的青山绿水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他想通过画笔来抒发自己对家乡美景的情感。 此后他对画画有了浓厚的兴趣,积攒每一分钱去书店,去书摊看小人书,他不是被书中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而是为其中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图案所着迷。他默默地自学着画画,品味着其他人无法体验和理解的快乐。 当一张张白纸被他画上各种图案后那种兴奋喜悦的心情无法描述。一会画只引吭高歌的雄鸡,一会画座跌宕起伏的山峰,他有了一种成功的喜悦。然而在喜悦过后他感到了迷茫,别人看他画的鸡不知是何物,画的山只是一些曲线而已。他发现自己就不懂绘画艺术。唐继明下决心要学画画做大师,先是照着别人的画去描,后来临摹别人的作品,但始终找不到感觉,没有自己的风格。此时的唐继明下决心拜师学艺一切从头学起。 后经人介绍唐继明投师于玉溪道人、墨道人并受何海霞、方济众、张浦生诸先生指教。他性情温和、谦虚好学深得前辈赏识,在大师们的指导下其画艺不断提高。 他常以家乡的山山水水为题材,在他的画中,故乡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竹篱小舍,屋前房后,潺潺溪流,河道弯弯,笔墨所至,妙趣天成。浓浓的乡情在唐继明的灵魂深处挥之不去,乡情乡恋的意境和情感在他的画作中被发挥得淋漓至尽。 他经常外出写生,在大自然中寻找创作灵感,并以家中所植、所养之物为模特进行创作入画,其作品画工细腻,画面清新生动,时而牧童竹笛一曲,时而村姑洗衣归来,一幅幅真实陕南风情之作跃然纸上,作品中很少有臆造之处。 在长期的绘画艺术成长过程中注重博采众长,细心观察名师大家作画风格及思想,更是注重学习名家做人的品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探索他将大师优点集成,将自己的思想贯穿其中,所画“梅、兰、竹、菊”既有传统用心之处,又有现代画工之迹,大有古今画技浑然一体之感觉。 唐继明画风古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勉县独树一帜,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省、市画展,还参加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香港澳门书画展。许多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和单位收藏,出版有《唐继明花鸟画挂历》、《唐继明花鸟画选》、《唐继明兰竹画集》、《唐继明田园山水画选》。陕西电视台、西安电视台、汉中电视台曾多次做过专访专辑,并在多家电视台进行播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先后获得了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省齐白石研究会理事、上海民族画院院士、南京国际梅花研究会特聘副院长、北京燕京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殊荣,对于唐继明的作品原中国美协副主席、西安美术学院院长刘文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著名花鸟画家朱颖人,著名书画家、陕西美协常务副主席邹宗绪,著名花鸟画家、天津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张浦生教授,清华大学美术院研究生导师吕云所教授都有很高的评价。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经常开展以画会友,大力宣传家乡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绘画之余,注意倾听群众心声,积极反映群众意愿,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提案,自觉履行好民主党派成员、政协委员的职责。扶危济困、热心公益方显雅士风采。勉县一中高国生朱勉的母亲不幸患了乳腺癌,先前父亲因打工不慎致残,为了给父母治疗,家中早已是一贫如洗,年少的朱勉既要读书又要照顾身患重病的母亲。为了给朱勉母亲筹集治疗资金,勉县志愿者协会组织募捐活动,当他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动将自己的力作捐了出来进行拍卖所得资金用于帮助朱勉一家。勉县七中齐兴老师因患肾衰竭症换肾需要巨额资金,勉县志愿者协会组织大型募捐活动,唐继明在活动现场支案作画多幅,并当场义卖作品,将所得资金全部捐献给齐兴老师。在5.12汶川地震发生后,为了答谢天津对口支援宁强工作组的无私支援,他将自己的大幅精品画作赠送给了天津工作组以示谢意。
|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中国民主建国会汉中市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