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科学制定南郑“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的建议
2016-02-19 11:55
来源:
打印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及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使之成为指导、引领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和施政纲要,意义十分重大。

    一、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全县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进入新世纪后,全县经济发展稳步提升,GDP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迈向小康。但横向比较仍有不小差距。1978至2013年,全县经济年均增速13.57%,比全国平均速度13.6%落后0.03个百分点。2013年,人均GDP全国41276元、全省42692元,我县23879元,是全国的57.8%、全省的55.9%,经济欠发达依然是基本县情。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经济发展面临着优势渐减追兵渐近、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竞争压力;二是支柱产业虽然发展加快,但产业结构不优,经济增长乏力,后续主导产业发育缓慢,一产不稳、二产不强、三产不大的问题比较突出,经济模式仍属于投资拉动型,发展方式粗放;三是财政总量较大,但自有支配财力不足,自我造血功能不强,财源结构单一,财税抗风险能力较弱。

    2、全县经济发展的优劣势

    我县经济发展存在自有优势,一是千年古县、汉之渊源的历史文化优势;二是地处地球同纬度地带生态环境最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三是以绿色产业和机械制造、军工企业为依托的高新产业发展基础。同时也存在诸多劣势,一是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面临着一业独大、一厂独大的风险;二是产业结构能级偏低,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三是城镇化进程受到了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水源地保护、土地资源等因素的制约;四是盆地意识、小富即安思想严重。五是区域竞争压力加大。六是专业技术人才资源匮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3、全县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二是国家大交通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三是外资投资及区域经济重心转移带来的新机遇。四是陕南突破发展新格局带来的发展机遇。五泛亚洲大陆桥建设及中国与东盟合作带来的发展机遇。

    二、科学制定全县经济发展战略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中高速增长和质量效率型增长的“新常态”阶段,预示着我国经济模式已由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高信贷为主导的政府管控型,转为主要依靠技术创新驱动、消费主体拉动、制度创新推动为主导的市场引导型。在这一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只有准确把握全县“十三五”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和主攻方向,奋力抢抓新常态蕴含的新机遇,着力化解新常态带来的新挑战,才能确保全县经济科学平稳、又好又快发展,在新一轮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2年,县委、政府高屋建瓴,依据南郑区位优越、自然资源优良和人力资源富集等优势,提出从南郑所处的历史方位出发,树立更高目标,追求更好质量,谋求更快发展,努力实现后发赶超的“创业腾飞”战略,提出建设“更富活力,更具人文,更为宜居的美丽南郑”的奋斗目标。为了实现未来南郑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宏伟目标,建议在制定“十三五”时期以及未来10年、20年的战略规划时,准确把握新形势,适应经济新常态,审度发展定位,细化并制定出阶段性的、有一定指标的、可考核的战略目标。

    战略定位建议:一是中国特色文化旅游县。我县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千年古县,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原产地之一、汉朝发兴故地、汉族得名缘起地;我县还是珍稀动植物重要繁育基地和生物基因库,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和陕西旅游强县的金字招牌,这恰恰是我县未来发展的优势所在。二是西部地区“二级枢纽”。汉中地处陕甘川渝毗邻地带,接受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江汉经济区三大经济区的多重辐射,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宝巴高速、西成高铁的陆续建成及已列入规划的汉中至巴中到重庆的高铁项目,使汉中逐渐成为支撑我国陕川渝“金三角”崛起及通连西北、西南、东南地区的二级枢纽城市。同时,汉中作为西部“金三角”节点城市,有望在“西三角经济圈”的整合联动中成为仅次于西安、成都、重庆的二级枢纽城市。

    三、全县经济发展战略举措

    1、大力实施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文化复兴战略

    一是挖掘开发文化内涵。我县作为全国72个千年古县之一,又是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我们一定要深入挖掘古代遗存及历史典故中蕴含的文化内涵,集中整合全县文物古迹,全力打造汉文化传播中心和汉民族精神家园,以汉文化为核心彰显南郑文化特色、提升南郑文化魅力。二是整合包装文化资源。我县历史遗迹众多,但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单个遗迹的文化价值有限。为此,应联手汉中中心城区整合包装文化资源,通过文化资源的横向联合、立体开发和综合利用,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2、大力实施以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为重点的生态文明战略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天然禀赋,更是一种特殊资产和无形资本,是后发优势和潜力所在,是我县实现突破发展的一张王牌。因此,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精心呵护绿水青山,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3、大力实施以接轨“西三角经济圈”为重点的区域融入战略

    目前,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城市带已逐步发展壮大。在我县周边,以西安为核心的关中城市群及以成都、重庆为核心的成渝城市群正处于快速崛起之中。我县地处“西部金三角”重要节点,应积极融入这三大城市群,在融入中谋求突破发展。一是交通融入,要以国家构建快速交通网为契机,尽快打通交通瓶颈制约,及早融入西安、成都两小时交通圈和重庆三小时交通圈;二是产业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成渝经济区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国内领先优势,我县应依托自身的产业优势和资源禀赋,在这些领域谋求合作共赢;三是旅游融入,与西安、成都、重庆等旅游部门积极合作,主动融入陕西旅游圈和川、渝旅游圈,把旅游休闲也做大做活。

    4、大力实施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的产业布局战略

    我县仍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现有产业基础薄弱、实力有限、比较优势不强、下行压力加大。我们必须找准突破口,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科学构建产业体系,在新一轮竞争中奋力实现二次跨越。通过对我县产业体系构架的分析(见附件),建议在构建产业体系时,充分考虑以下因素:一是充分利用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二是顺应产业结构自身演化趋势,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确保产业布局符合市场发展需求;三是接轨关中—天水经济圈和成渝经济圈,承接西安、成都、重庆的产业转移;四是既注重经济增长,又兼顾百姓就业和民生改善。因此,应将产业基础好、能大量吸引就业的建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业作为我县的基础型产业,将烟草、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矿产冶金、旅游休闲五大支柱产业,作为我县“十三五”时期的主导产业;同时,将符合产业规律、有望成为全县经济未来支撑但近期发展尚不成熟的商贸物流、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教育、养老五大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引导培育。

民建南郑县支部主委 何 耘

此调研被民建陕西省委员会网站采用 http://www.mjsx.org.cn/newstyle/pub_newsshow.asp?id=1004964&chid=100184

版权所有:中国民主建国会汉中市委员会

地址:汉中市民主街7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916-2528826     电子邮箱:hzminjian@126.com

中国民主建国会汉中市委员会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中国民主建国会汉中市委员会”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